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2节(4 / 9)

加入书签

热量或与无火花、无火焰的热表面接触,使温度升高,以及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增长而引起的着火现象。在燃烧理论中自燃分为热自燃和链自燃两种。热自燃理论认为可燃混合气体化学反应的热量牛成速率超过系统的散热速率,从而有过剩的热量加热可燃混合气体,使化学反应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加快,进而使混合气体的温度迅速升高,直至引起混合气体燃烧。链自燃理论认为使化学反应自行加速不一定是依靠热量的积累,而是通过链锁反应,迅速增加活化中心来促使反应不断加速,直至着火燃烧。自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和物理现象。对可燃混合气体,在发生自燃时总是需达到一定的温度。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里,身边有各种易燃、易爆的东西。那么,我们的身体会不会突然起火?这种想法存在已久,一些莫名其妙的燃烧现象似乎也证实了人体自燃的发生。汽车自燃

尽管卡斯波否定了人体自燃,许多科学家仍致力于研究和调查这一现象。一位叫查尔斯·福特的人,曾详尽地收集了1861年以来发生的几起人体自燃事件。如1957年5月18日,在美国费城,一位63岁的寡妇安娜·马丁在一间没有火源的房里化为灰烬,只剩下鞋和一少部分躯干。法医说达到这种程度,温度至少要高达华氏1700一2000度。然而炉子是熄灭的,全部物品,包括离死者二英尺的报纸都没有变化。福特记录最详尽的一起人体自燃事件发生在1951年7月的佛罗里达的圣彼得斯堡。傍晚,67岁的玛丽夫人舒适地坐在软椅上,他的儿子离去时看见母亲还很好,可是不到十二小时,他儿子来到母亲房间,却见到了极可怕的景象,闷热的屋子里,母亲和椅子没有了,地面上有几块烧得腐蚀变形的发卡,表明那儿曾是一堆头发,剩下的只是几小块焙干的椎骨,一个缩成棒球大小的头骨和一只完好无缺的左脚。离尸体很近的报纸和几英寸以外的一块亚麻布却无燃烧的痕迹。享有“骨骼鉴定专家”声誉的克洛格曼医生调查了玛丽夫人的死因,结果是:1整个室内找不到任何助燃化学物品,而只有经过华氏3000度高温,她的头骨才会成为那种样子。2没有发生火灾,整个室内找不到火源。房屋火灾最高温度一般为华氏1500度,而实际存在过的温度比这高一倍,在那种情况下,整个公寓都应烧尽。3夫人体重170磅,烧成灰后,整个楼内竟没有任何气味。4头骨法医专家了解,能将死者脂肪组织烧尽脱水的高温应同时把头盖骨软组织全燃毁,使头骨破裂,而里瑟夫人却不如此。克洛格曼对上述四点都无法解释。历史上第一个人体自燃时间记载与1673年的意大利的一份医学资料上。有个叫帕里西安的人,躺在草垫床上化为灰烬,只剩下头骨和几跟指骨,但是草垫床出他躺的部分外,都保持原样。三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不断探索,从两百多个案例中发现:人体自燃,男女比例大约一至,年龄从4个月到114岁都有。有人认为:人体自然与体内过量的可燃性脂肪有关,把这种脂肪比喻为燃起的烛油,衣服如同烛芯。还有人认为:人们体内有某种天然的“电流体”,它能造成体内可燃性物质的燃烧,以至造成高度可燃性物质结构的“体内分解”。还有一种看法,人体内的磷积累过多,发生了“发光的火焰”。但是新近的一种解释是,人体内可能存在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燃粒子”,可以引起燃烧。随着更多的深入调查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家们相信迟早会解开这个几世纪来,一直使人们困惑不解的秘密的。

一位生物科学家说:从生物学的原理上看,人体自燃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从现有的这篇报道看,是萧山老太的衣服燃烧起来,以及她家里的椅子等家具燃烧起来了,而她自身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损伤。如果说是她人体自燃而引起衣物和家具燃烧的话,这样的燃点就达到了摄氏300-500度,据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人体体内的能量聚集不太可能达到这样高的温度。而如果人体真能够聚集并释放这样高能量的话,她身上的蛋白质首先就会被破坏了,不会毛发无损。也就是说,人体不太可能像微波炉那样的“微波发生器”似的,把周围的东西烤焦、甚至烧着了,自己却不会烧着。这位生物科学家认为,要研究“人体科学”,是不能脱离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去进行所谓的“研究”的。另一位生物科学家(研究员)说:人体身上70-80是水分,如果没有火种是很难点燃人体本身的,更别说人体会把它物燃烧起来。如果说是煤炭,在一定温度下,它倒是会“自燃”的。还有一位生物学家(院士)说:人在体温达到摄氏39度就会发高烧,达到摄氏41度以上就容易有生命危险,如果达到了可以足以“自燃”它物这样的高温,那是不太可能也不可想象的,起码从我们掌握的现有的科学规律和医学常识上,是无法解释和说通的。几位生物科学家强调,有些类似“水变油”的东西,“眼见”尚且不能“为实”,自己仅仅是刚刚“听闻”此事而已,既没有目睹现场的“自燃”情况,也没有去进行必不可少的科学测试,所以只能对萧山老太“自燃”一事存疑,暂时通过本报记者和读者谈一些目前已经公认的科学常识。———各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