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不计其庶 第261节(3 / 5)

加入书签

多汉人做了北朝的高官么?昭宁帝想着国朝再孱弱下去,豪强争相出卖的景象,就觉得不寒而栗。他不觉得是杞人忧天,豪强的嘴脸,他真是见的太多了。

五军成衣厂已落成,昭宁帝终于亲眼看到了珍妮机的模样。尤其是与手工纺纱机在一起对比的时候,那种震撼,可谓可怖。这便是西洋人的实力!管中窥豹,虽止冰山一角,却也能猜得到太多。

昭宁帝吐出一口浊气,对太监吩咐道:“把工部郎中杨士恒唤来。”

太监应声而去。工部郎中杨士恒原是工部柴炭司不入流的副使,上回户部成立工商司之时以算学选拔人才,不独民间自诩善于算学的人参与了考试,连带工部一些不得脸的也跟着掺和。朝堂上精于算学之人,不在户部便在工部了,余者不过是些喜好,难以拔尖。杨士恒山西人,其家族祖上受益于开中制,很是阔过一阵,后来随着盐运中心往江苏迁移,加之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大同军屯不似之前重度依赖运粮,山西的商人便逐渐没了声息。杨士恒家中仗着祖产种些粮食做些买卖过活。然他自幼聪慧,极善算账,父母便送他去私塾上学。后中了举人,使了点钱财混进了工部,没甚声响儿。昭宁帝公开招考会算学的人,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是考了个魁首。

昭宁帝嫡系太少,朝堂掐架都没几个帮手。早就观察着低阶的官员们。抓到个杨士恒,毫不含糊的从不入流直提到工部虞衡清吏司做主事,哪知他算学上确有大才,在核销各地军费时,连抓了三个报假账的,直升工部任新出炉的国企司郎中,一年内完成了三级跳,成为了朝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入到乾清宫,昭宁帝便问:“我且问你,江西那处半自动缫丝机可有谱儿了?”

杨士恒恭敬道:“回陛下话,还在加紧研究。”

昭宁帝皱眉道:“棉纱机都投入生产许久了,怎地缫丝机就那般艰难?”

杨士恒道:“缫丝工艺比棉纺复杂,再则棉纺是在西洋珍妮机的基础上生产,如今还未有人见过缫丝机是什么模样,全靠着人去实验。”

昭宁帝道:“还能加大投入否?国企司的账上还有多少银钱?”

杨士恒苦笑:“银钱乃其次,天下工匠都奔赴去了江西,却也是不够。光国企这一块,缝纫机在改良,船舶制造的先期研发,钢铁锻造皆不能缺人。虞衡清吏司的火器改良占了大头。朝廷苦无算学、机械人才久矣,一时半会儿难以追上。”

昭宁帝头痛,他急需丝绸换钱,岁入实在太磕碜,时时捉襟见肘。这才年初,预算就已支出了一半,丝绸是最畅销的商品,偏偏囿于产量,有钱赚不着。对比珍妮机与土法纺纱的速度,有脑子的人都算的出来人均产量的差异。

杨士恒又道:“年前引进了飞梭技术,纺织再不似以往那般纯手工,速度快了十倍。然即便如此,江西的棉布依然供不应求。臣之见,可四处增设厂房。人总离不得衣食住行,咱们也不一定就在自家港口卖与西洋人,还能开了船卖去南洋。朝鲜、安南等地接壤,更好做生意。体量虽小,积攒起来便可观了。”

昭宁帝道:“这不是没船么?”

杨士恒道:“无需西洋那般大船,只别叫朝中官员插手,鼓励商人往南洋去,朝廷只在海关收进出口货物的税,自有商户不畏艰难险阻下南洋。有纺纱机与缝纫机,成本降了一半还多,南洋朝鲜再是贫穷,谁又真能不穿衣裳?一样是衣裳,自是便宜的更好。”

昭宁帝觉得顺了点气:“罢了,此事你同人仔细思量,还有,注意控制棉花规模,休侵占太多田土,光有银钱没有粮食易生乱象。”

杨士恒道:“朝鲜亦产棉花,不若从朝鲜购买,由海运运输到江南进行纺织,再销往南洋。西洋人前次尝试着贩棉布,却是运输成本高昂,虽比土法便宜,但被江西棉布冲击,赚头太少。商人逐利,洋人的东西我们要的不多,不利于合作。臣以为,随着机器的使用,可逐渐与他们购买钢材。咱们的钢产量始终上不去,终究是要进口的。商场上皆是如此,你来我往,方见繁华。”

昭宁帝灵机一动,笑出声来:“这些你们工部官员商议去,我管不了那么细。”

杨士恒应了。

昭宁帝又问左右:“太傅呢?”

赵太监答道:“应在上书房理事。”

昭宁帝笑道:“原是皇子们上学的地方,倒叫她使成了衙门。也罢,近朱者赤,叫皇子们打小儿接触下朝政也是好的。”

赵太监亦笑道:“大公主喜欢太傅,日日跟着太傅,太傅理事她就写功课。闹的别的殿下们也跟着进进出出,难为太傅竟也不受干扰。”

李初晖就是昭宁帝派去盯着庭芳的,见女儿能盯住人,昭宁帝心下大慰。他不是不信任庭芳,实在是怕徐清学的太好,将来生出不必要的争端。今年徐清将要启蒙,他会仔细挑拣好的嬷嬷并先生教导。徐景昌的长子,未来的定国公,固然不希望他满脑子治国之道,也不希望养成纨绔子弟。

挥退杨士恒,不多时昭宁帝便等到了庭芳。如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