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771章(1 / 2)

加入书签

只要早早做出来,在街边拿锅热着不让它凉了,就可以的。

怕蒸久了影响味道,自然不能一次都做出来,得看生意,比如早上那一批,上午的、中午的、下午的……

这就需要有地方赶着做出来,从南林村去镇上固然有驴车,若遇到雨雪天里,还是会不方便。

而且传信儿慢,生意好或不好,都不好把握的,别家里做了许多出来,却卖不出去,正是好卖时,家里的货又供不上。

父子说起这个,顿时又烦恼起来。

“哼,就你们生怕惹那小蹄子不高兴,她如今霸着药铺,还租着那么大的宅子给林家人住,当老二是上门女婿吗!”

赵张氏在一旁听见,立刻不满地叨咕起来。

“若不是你待老二不好,新媳妇进门从不见好言说句话,把关系闹成这样,会有现在的麻烦事儿吗。”

赵长禄不听她说这个还好,这时候就气得瞪起了眼睛,怒视着赵张氏。

都是这蠢婆娘不会做人,当娘不慈,当婆婆也不地道,偏生娶的儿媳妇能干是能干,却是个性子硬的。

之前在河边,她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要不让婆婆闹事,其他都不是问题。

说来说去,还不就是不喜这婆婆掺和!

当初家里见天地闹,鸡飞狗跳地让人烦躁,还让他被村里人说道闲话,如今好不容易消停了,一家人也能和和气气地过日子了。

老二也没少往家拿吃拿用又拿钱,这样的局面不好么,非得成天跟仇人似的,把路走断了就满意了吗。

赵长禄对赵张氏很不满,现在只要她说二房不是,就很生气。

买卖的问题

有赵长禄约束赵张氏,林小福最近的日子就自在得很。

不过她也没闲着,第二天拿了张图纸去找杨三爷爷,让他给做二十个竹筒出来。

杨三爷爷是篾匠,看一眼图纸就知道怎么做了,这个并不难。

当然竹子林家有的是,直接就上林家竹林里去砍了。

林小福也趁机去了一趟自家山地,又寻了些蘑菇回来。

只不过最近没下雨,蘑菇和木耳长势都不好,很难寻到,想到以后的饭团生意,她又思考起来。

第二天她坐外面的驴车去镇上,药铺里果然只有那六个手下在尽责地客串着伙计,元湛也同胡不归离开了。

“我们让方郎中弄来福安堂的卖价,写在纸上贴在铺子里,有人抓药就照价算钱。”手下杨青笑道。

“那有人抓药没有?”林小福便问。

这一问顿时让几人都尴尬地讪笑起来,却是无话可说。

“没关系,没人买才好呢,不过别人问时,可不能说没生意。”林小福便笑着叮嘱他们。

“就说咱们搭着零卖,主要还是卖货给别的药铺和医馆,咱们有药商的优势,至于赚头,那是机密,可一个字都不能说,对谁都不能说。”

“咱们不差这买卖,但不能让别人知道。”

开这铺子本来就是用来把自己行医赚的钱洗到明面帐上来用的。

给自己搬到镇上当有钱人铺路,又怎会真的花心思在这小镇上为点小利绞尽脑汁?

六人皆是归云庄的人,自然明白一些外人不知的内情,当下就答应了。

他们留下来就是守铺子的。

林小福便把买了粮和要把西侧院腾间屋给赵家放物什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这铺子本来就是她的,自然是她怎么说就怎么做,六人当下就答应了。

赵二的父兄,他们在李桥呆了这么久,自然也是见过的。

交代好他们,林小福又亲自去西侧院看了看。

西侧院和东侧院面积、格局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靠围墙那边的厢房不能住人,是马厩。

因而,她在想,这边目前也只放了粮食,若是多腾间屋出来,必要时给赵家人住,也不是不可以。

东西有地儿放、人也有地方安置,接下来就是买卖的问题了。

镇东商铺多,来这儿逛的人也不少,就算在街对面摆摊,也是合适的,毕竟他们药铺也不靠零售买卖。

只是被人盯着药铺,于她显然是不自由的,这就让她犹豫了。

或者摆到仁安对面去,盯着仁安就没问题了,反正仁安医馆是镇上生意最好的医馆,往来看病的人多,潜在生意当然也会好。

于是林小福准备去仁安医馆,刚走出药铺,就看到方郎中背着医箱过来了。

“我还以为你准备在家过冬了呢。”看到难得一见的林小福,方长学调侃地抱怨起来。

“不,今年会在镇上过冬。”林小福却是一本正经地解释。

“哪天搬?颜先生前儿还说,想让你多制些养生丸放在医馆卖呢。”方长学一听,连忙笑着问起来。

找人不到

这药一瓶子能卖二十两,以仁安的名气给镇上有钱的妇人推推,赚钱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