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117章 油泼辣子(1 / 2)

加入书签

码头路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是最多的,码头路上有点什么消息也会被放大并加快传播。

码头上原先闹笑话的兄弟俩之所以吵得那么厉害,其中便有一些码头上的工人或是左邻右舍的一些因素在。

兄弟俩把铺子租给了外乡人,外乡人还出一百两银子把两个没用的铜鼎给买下来了!这让人在背地里又是看笑话又是惋惜。

看笑话的和惋惜的都是为了一件事,无非就是租铺子倒是无所谓,买铜鼎可就亏大了。

谁知第二天这外乡人不赶紧开门做生意,反而关着门叮叮当当好像是在敲桌椅板凳,两边门板上各贴了一张红纸黑字的告示。

唐记甜食、唐记面食正重新装修,三日后开业,敬请期待!并,开业当天五折酬宾,过后恢复原价。

开业所有人都懂,装修是什么?还敬请期待,这些字单独都懂,合起来还加了奇奇怪怪的点和竖就让人有些不明白了。五折酬宾,也是个稀罕词。

而且吧,这一段话文不文白不白的,特别中间加的那点和竖,有学识不好,勉强能够认字的码头工人立马就辨别出好处来了。他们读到点的时候下意识停顿一下,可不就把一句话给念完了吗?虽然磕磕碰碰的吧,但他们很神奇地懂得了其中蕴含的意思。

“还真是有趣!”两个穿着素雅书生袍的男人从紧闭的木板门前路过,将门板上的字上上下下看了一遍,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先生可是觉得这符号细品之下别有一番妙用?”年轻的那个又将告示轻声读了一遍,在该停顿的地方停了片刻。

年长的那位摸了一把颌下山羊胡,“书写之人字迹稚嫩,想必年纪尚小。倒是这符号的巧思难能可贵,若是在文章中用以标记,便不用费劲为蒙学那些孩子断句。科考策论亦能让答题者、阅卷官颇为轻松。”

两人正在讨论,右手边挂了“面食”摊子里突然听到不太明显的“刺啦”一声,随即便有一股味儿从门缝里飘了出来,那味道辛辣刺鼻,措不及防下便让离门板最近的两人鼻间一痒,“阿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而且这只是开始,这味道像是有魔力,根本就躲不开,迅速在铺子前过道范围内散开,喷嚏声顿时不绝于耳。

“这是什么味道!”本来还想骂人的,谁知道喷嚏之后却没觉着哪里不适,反倒想再嗅一嗅最初那股最霸道的味道。

“先生可有事?”年轻的那个瞧见山羊胡竟然顺着味道往紧闭的铺门走了一步,连忙将人给拽住。

“亭风莫急,让老夫再闻上一闻!”山羊胡掏出汗巾擦了擦鼻子,“老夫多闻了记下,竟然觉得闷燥全消,奇也、怪也!”

山羊胡名叫君不悔,是云居寺山脚云居书院的山长。年轻这个身份也是不凡,乃是这元安府知府大人陈应寿,官居四品。

陈应寿是君不悔的学生,这师徒俩前两日乘船去了别处,今日才回转。在船上君不悔就觉得人不太舒服,上岸后不想进马车里闷着,陈应寿便让身边的人散去,只身陪着恩师步行。

眼见恩师撅着腚都快趴到人木板门上去了,陈应寿哭笑不得,赶紧也上了铺子门口的台阶,正要说话,便听得内里一个少年人声音越来越近:“阿嚏!我把门打开散散味儿!”

码头路这边的铺子都是陈应寿上任后,在康王授意下修建的。三丈宽的青石板通道两边是格局一样的两排铺子,这些铺子连在一块,纵深相同,就是宽窄不一而已。铺子前有五尺宽台阶,后有一条三尺宽溪流,和一块平地。

灶台和柴房就建在这平地上,立夏此时便在灶台前忙碌。昨晚上得了辣椒,她欣喜若狂,上午就折腾了半天,现在她正在做今天最后一件事:做红油辣子。

她和唐刘氏的脸上都蒙着一块透气的布巾。辣椒是昨晚找的已经有些干瘪的大红二荆条,晚上到上午都放在灶头边烘烤着,再在铁锅里小火炒香,用小石磨碾细。

以前在梧桐镇立夏没见过植物油,后来都是她为了做爽口的凉菜才找了芝麻自己用小石磨磨了点香油。香油单用很香,可是却不能做辣椒油。

在这里,立夏简直对被人厌弃的菜疯子崇拜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位简直就是宝藏老人,他住的窝棚里就有油菜籽,整整三麻袋。和辣椒不同,这油菜籽是前年种的,奈何这不是蒸就是煮的年代,小油菜再嫩做出来也不好吃,也就花开的时候引得不少人和蜜蜂光临,后来他像收豆子似的收了许多菜籽,却没人愿意要。

宝藏老人便想着总有一天能有识货的愿意收,反正他的兴趣在于种植新鲜瓜果蔬菜又不是卖钱,只要日子过得去,该种还得继续种,于是这几麻袋的菜籽便留了下来。

立夏现在一无田二无地三没钱四没权的,倒也没那么崇高全留着做种子奉献他人。她就估摸着留了半袋子,剩下的全都榨了油。大王庄有榨油的地方,榨豆油的,立夏可不止带着菜籽过去,还带了花生和芝麻,倒是让榨油的那父子几个开了眼界也活络了心思。

远了也不说,反正这边把辣椒面折腾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