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958节(2 / 3)

加入书签

回水师,担任的是蒸汽机铁船船长,这些铁船,将全部改装为火药弹运输船。”

朱能惊讶地看着郑和,低沉着嗓音:“火药弹运输船,你确定?”

郑和点头:“皇上告诉我的,岂能有假。”

朱能咧嘴笑了,握了握拳头:“看来出航的日子不远了啊,说吧,这一次我们去哪里,去非洲,配合宁王把非洲土著都收拾了,还是去威尼斯,找亚当吃顿饭去?”

郑和白了一眼朱能,收拾土著用得着专门的火药弹运输船?去威尼斯的话,可是要绕远路,为了吃顿饭不值得啊。

朱能看着郑和的神情,直接点出:“看来这两个都不是,那就只能是东面的岛国了。怪不得水师船队调动频繁,原来是要有大事件发生。”

郑和站起身来,拍打着身上的泥土:“此事不可外传,这一次战斗,将是水师在东海的最后一战,珍惜越来越少的战斗机会吧。”

朱能咕咚几口,喉结上下一动一动的,哈出一口气,喊道:“爽!”

郑和走向土地,受限于粮种数量与分散种植的策略,皇家田庄的番薯也只是种植了三亩地而已。

“那是?”

郑和看向远处的街道,不由地踢了一脚喝酒的朱能:“皇上来了,别喝了!”

朱能差点喷出来,连忙起身,与郑和一起迎去。

朱允炆看着一身酒气的郑和与朱能,并没有怪罪,有说有笑到了番薯地旁边,盛仲、宋玉等人纷纷行礼。

盛仲指着番薯地上枯萎的茎蔓:“皇上,是不是可以收割了?”

朱允炆弯腰,看着枯黄的叶子,点头说:“今日清理下秧,明日收割吧,通知官员、在京远航水师将士及其家眷,耆老等,一起看看番薯收成。”

郑和、朱能神色有些不自然。

朱允炆看出了两个人的紧张与忐忑,笑着宽慰:“一些官员和百姓认为水师将士封赏给大了,呵呵,明日就让所有人知道,你们的封赏,朕可是给小了……”

番薯,惊世大丰收

文武百官,在京远航水师将士及其家眷,京师耆老,纷至沓来。

礼官引导,将三千余人安置妥当。

原本礼部尚书陈性善还想在开挖番薯之前祭天,祈祷丰收,被朱允炆给拒绝了,理由是:若没有丰收,那不是打老天的脸,若丰收了,再祭也不迟。

事关新种收成,骆冠英、沈伟、赵世瑜等人也提前抵达京师,此时正在与郑和、朱能等人一起,紧张地等待着。

国子监祭酒李志刚从北平跑来,带国子监司业胡濙及一干博士、教授来了,准备见证这历史的一刻。

朱允炆、朱文奎来了,众人行礼。

为了个庄稼,组织了几千人围观,这种情况在后世属于搞形式了。

但在此时大明,这种形式不能少。

百姓缺乏对新庄稼的了解,不知道这东西收成多少,心里没底。

一年庄稼就那么两茬,谁愿意冒险种新粮食,万一这玩意没收成,全家的口粮就会出现问题,这种风险与顾虑是真实存在的。

连识字有学问的官员都不相信土豆可以亩产十石,番薯可以亩产十五石,你指望百姓相信?

朴实的百姓的判断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按照自己的认识与经验给出真假,没见过高产的,没听过高产的,那就是骗人的,别扯那么多,想让人相信,你拿出来看看再说。

所以,新粮食收割,在这个时期少不了搞形式,只有将声势造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新粮食的产量,才能为下一年更大范围的播种打下基础。

朱允炆看着安静下来的众人,指了指眼前的三块地:“自郑和水师返回,朝廷就开始播种新粮种。这三亩地,种植的皆是番薯。今日秋收,邀诸位见证产量多寡。孙诚孙老,王博王老,你们是京师里德高望重的耆老,可愿与朕一起,开挖出第一个番薯?”

孙诚、王博都已年过七十五,在京师也算是大寿之人,加上乐善好施,德行高尚,在京师里深得人心。

孙老、王老拐着拐杖,一脸皱纹被笑挤得更深了。

王博推开了要扶自己的礼官,笑呵呵地走向朱允炆:“能得皇上邀请,荣幸之至。”

孙老颤颤巍巍,身体有些佝偻:“能亲身参与新粮收割,可谓是光宗耀祖之事……”

朱文奎上前搀住孙老,朱允炆搀住王老,盛仲差人递来小铲子,郑和、朱能也站在一旁。

收番薯,自然需要用三齿刨铲,但耆老只是象征性参与,让他们挥刨铲估计老腰承受不住,只好用小铲子代替。

“那就开挖吧。”

朱允炆弯腰,拿起铲子就顺着藤根挖土,朱文奎的速度显然更快,两个耆老小心地铲了铲土,并没多少动作,实在是年纪大,下腰都难。

盛仲、郑和小心守护着两个耆老,别番薯没从土里挖出来,人先入土了。

“父皇!”

朱文奎感觉铲子碰触到了什么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