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节(1 / 3)
崇祯帝看了沉默不语的王承恩一眼,有些不满的哼了一声,随后说道:“刘衍呢,他不是回京了吗,为何不入宫见朕?”
王承恩说道:“老仆派人去问过,刘阁老说是在忙于制定新策,说是要增税,对官员和富人增税。现在恐怕在于财政部尚书岳明、商务部尚书宋公明商议此事。”
崇祯帝眉头紧锁,说道:“看来,刘衍又要捅马蜂窝了!”
与此同时,在内阁官署内,刘衍、岳明、宋公明三人正在商议着什么。
“财产税?”
宋公明和岳明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都被刘衍的这个想法给吓住了。
这是要向全天下的富人、官吏下刀子,谁会同意?
刘衍则是解释道:“这次去南京,让本公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官吏几乎是十官九贪,如果本公一味的落实新政,那么别的不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就要被拿下九成!”
“到时候谁去治理地方,谁去维护大明的正常运转?”
刘衍很是无奈的说道:“本公也想一举将天下的贪官全部罢免,可现实却不容这样,本公必须要面对现实:只要各地官吏支持新政,同意财政部核查财产,本公就认可他们现在的财产是正当合法的!”
这就是岳明、宋公明的震惊之处了。
刘衍此番要征收的财产税,就是要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吏主动上报自己的财产,不管财产数额多少,是何种来源,只要在截止时间之前主动向朝廷申报的,在财政部联合国防军各部核查之后,都会向其征收一笔,总金额三成的财产税。
只要朝廷官吏交了这笔钱财,剩下的七成就是合法的。
当然,当这些官吏去世之后,其子女想要继承财产,还要再交一笔总金额三成的财产税,后代依此类推,就好像是汉武帝的推恩令一般,逐代削减那些官吏的财产。
而且,一旦这些官吏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加倍搜刮百姓的话,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新政在各地落实,督察部、刑部、公诉部在各地都设立了独立于各地官府的衙门,再加上军情部对内的监控,刘衍便有信心能够将贪腐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此时岳明说道:“朝廷的那些官吏有机会将自己贪墨的钱财洗白,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报备的,同时朝廷可以拿这些钱粮去赈济百姓、发展民生,也可以有效的安抚百姓,一举两得。”
“只是下官有个担心,那些官吏会不会怕朝廷秋后算账,所以一开始都会观望?”
刘衍点头说道:“观望是一定会的,所以朝廷十五部的官吏要带头,京城官吏也要第一批完成报备,违令者革去官职!”
“各地官吏见京官报备之后没事,便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报备了。”
岳明点头说道:“既然这样,那下官就将这些细则完善一下,形成一个题本,交内阁审议通过好了。”
“嗯。”
随后刘衍对宋公明说道:“商人和地方的士绅、豪强也是如此,必须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报备。不过报备之后并不需要缴纳财产的三成,只是在子嗣继承家产的时候,要向朝廷缴纳三成的财产税。”
“是。”
宋公明说道:“关于商贾、士绅、豪强的细则,下官会详细拟定。”
随后刘衍又补充道:“不管是官员还是商贾、士绅、豪强,缴纳财产税都是有一个金额限度,官员是家财五千两以下的不用缴纳财产税,商贾、士绅、豪强是家财五万两以下不用缴纳。”
“是。”
其实刘衍一开始是计划仿效后世的办法,采用阶梯扣税的细则,家财越多,累计缴纳的财产税就越高,家财越少,缴纳的比例就越低。
只是这样一来具体的操作就太过复杂了,以现在大明帝国的行政效率,以及廉洁程度来看,即便新政全面推行完毕,也无法将这套过于细化的财产税操作做好。
所以刘衍只好直接简化,不管财产多少,只要超过了征收限度,便一律是三成。
随后刘衍与岳明、宋公明带着财政部、商务部的官吏忙碌了几天,为新政再填一条。
当刘衍拿着财产税征收的方略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崇祯帝正在翻看此前内阁上报的奏章。
“刘阁老坐吧。”
“谢陛下。”
崇祯帝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目前新政已经在北直隶、山东、宣府、山西、河南、南直隶、四川全面铺开,各地的流民数量大大减少,朝廷的岁入也开始增加,这些都是刘阁老的功劳,朕是看在眼里的。”
刘衍谦逊了一番,然后便拿出了财产税的方略,说道:“这便是臣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拟定的财产税方略,请陛下过目。”
崇祯帝看过之后,问道:“如此,朝廷可增收多少?”
刘衍说道:“财产税除了官员的首次报备的时候会收取一笔之外,剩下的时候只有官员、商贾等富人家业传承的时候才会收取,所以每年增收多少,确实不好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