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230节(2 / 3)

加入书签

军准备渡河的动作,还是很难瞒住明军眼线的。

接到消息后,白文选等将都有些担心,但李定国却是毫无表示。

黄河湍急,渡河困难,而此时,还有数十艘满载一个营三千火铳手,以及五十门火炮的运船在上面呢!

还想腹背夹击,哪有这么容易。

相比之下,李定国反而更加担心清军炮兵的试探,由于之前炮营都在刘文秀那边,目前李定国手中只有七斤以下的轻型火炮一百三十多门,其中超过五十门还装了船。

阵中火炮,仅有八十余门

若是对射起来,怕是要落入下风。

如今也只能寄期望于明军炮兵的专业能力,和阵中步卒的忍耐力了。

瓦克达受到信息后,自然也不含糊,派出麾下悍将正红旗护军统领哈宁阿,引五千精锐,准备渡河袭击明军背后。

而在黄河岸边风起云涌之时,之前已经脱离了战场的李来亨、刘文秀两部,却是自西北、东北两面,缓缓靠近,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光烈七年,顺治十年,三月十七,立夏

气候已经转入湿热,明军士卒都不再穿御寒所用的棉袄,换成赤红色的军服,加上赤旗飘飘,整个军阵,看起来,犹如一片火海。

图海领中军主力在后压阵,三万绿营兵分作六阵,缓缓朝前挺进,大战一触即发……

临阵

“四狗子,摇多了!”

距离黄河畔明军整齐的半月军阵,大概两里左右的距离

一名四十出头的满清新军炮营把总,疾声呵斥着手下兵丁,让其重新调整炮位。

炮兵堪称此时代军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兵种了,毕竟这年头也没炮队镜、测距仪、火控计算机啥的,而且前装滑膛火炮的准确度本来就是个密,故而炮兵射击多靠经验,每一个精通火炮性能操作的老兵,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一点上,清军炮兵的构成,主要以当年孔有德、尚可喜组建的老班底为主。

但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个老班底也大多四十好几了,且随着孔、尚二人先后在桂北、杨村战陨,而多尔衮为了应对明军日益扩大的炮兵规模,组建许多的新炮营。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卒,就被大量稀释了,如今每营大约只剩下不到两成,大多都在指挥岗位。

虽然,天启、崇祯朝的大臣们,一在书信或是奏折中,提及红夷大炮,动辄就会以“糜烂数十里”来形容,但事实上,这显然过分夸张。

别说十七世纪火炮的性能,就算一战时期的工业大炮,它也不能“糜烂数十里”啊。

事实上,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火炮的射程相当有限,大约在半里到两公里之间,很少有能超过这个距离的。

故而,这个时代的炮兵,可不是后世那种稳居后方的存在,而是相当危险的,两里地的距离,若是遇见骑兵突袭,不过半刻钟的功夫,就能冲杀跟前。

于是乎,炮兵侧前,都必须部署相当兵力,来防护可能的敌军突袭。

故而,明军炮营编制一千多人,其中三分之二都不是炮兵,而是负责护卫的卫从哨和辎重哨,甚至还会部署部分骑兵。

一手组建了满清新式炮兵部队的尚可喜,自然也深析这个道理,故而图海所部五镇新军,炮营火炮合计百余门,分成了五个阵地,对准明军三个半月型方阵,五个阵地之间的空隙,各停驻一千骑兵,以作监视防护。

随着炮位调整完毕,随着居中指挥的赵良栋一声令下

上百门野炮同时迸发火焰,声震四野

明军的“却月阵”不能说不完备,但却也并非毫无问题。

起码两万多人分成三个阵型,目标显然要比城墙大多了,如火炮找到目标并不困难。

仅仅是第一轮齐射,中的率就达两成左右

二十多枚五到九斤不等的铁制炮弹,在密集的军阵中横冲直撞,这倒不是说清廷也建立了火炮制造的标准,只是不同的工匠,所造成的工差极大。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指挥官传达的统一命令下,由于各门火炮口径大不相同,导致装药量只能自行控制,容易造成误差。

这年头别说清廷,就算荷兰人,也没有什么所谓“标准意识”。

虽说许多技术已经起步,但总体而言,大家都还处在手工业阶段。

“蓬!”

原本摆上十余面大盾的落地马车直接撕裂,溅起无数木屑,飞溅的碎片划过皮肤,刺入内脏,带起一片惨叫声。

实心弹时代,火炮杀伤主要靠弹跳,好在黄河畔,由于河水冲击,多是软黏的黄土,能极大吸收炮弹弹跳的动能,所以这倒是起了减少杀伤力的作用,也算是意外之喜。

不过一番炮击下来,明军这边还是伤亡了近两百将士。

火炮造成的伤亡并不大,重要的是视觉冲击力和压迫力太强,让人难以接受,打击士气。

但眼前的明军,却是毫无动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