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之二十六 取南京(2 / 2)

加入书签

又听说,海军都督府那边迟早要派人来接收这里,那时不得打仗了?这个地方,难呆啊。”

那个驼背的老人叹了一口气,说:“可惜我走不动了,要不然也想去上海闯闯,听说那边只要是个人去了,担了一箩筐泥巴都能卖钱呢。现在啊,我不怕海军都督府派人来,我盼着他们来呢!那个李都督来了,最多打上一仗,乱上一阵子,回头只要我没死,说不定还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呢。”

正说着,北面忽然骚动起来,混混们都耸头耸脑,四处打听:“出什么事了?”

不多久,就听长江边上传来消息:“船!船!东面的大船来了!”

“什么?”

“好大的船!有几层楼那么高呢!”

“难道是海军都督终于来了?”

老混混、小混混们都惊呼起来,纷纷叫道:“快躲起来!说不定要打仗了!”

市井小民们窜奔回家,卫所官兵们则心头乱动,有的想:“不知上面打算怎么办?”有的想:“若我们设法开了城门迎接李都督,不知能否建立奇功?”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什么也不干,最好也不要打仗,等着被收编就好。

然而魏国公徐鹏举却还是急急忙忙点了三千兵马,赶往金陵码头看个究竟。

这一段时间里李彦直为了控制漕运局势,调兵遣将,开海船逆长江而上,直抵镇江、扬州一带,南京方面对此毫无办法。从镇江再到南京,若是风向顺的话,一阵风就吹到了,严世蕃、徐鹏举虽然安排了不少探子在镇江与南京之间,但这些探子派出去十个,中途便往往有七八个跑到海府军那里报告去了,但又有一些人望见渔船就草木皆兵,赶回南京报信说“海府军来了!”曾为此弄得一日三惊,让徐鹏举的军事情报变得极不准确。

这次高拱持了北京朝廷的圣旨,在海府军的拥护下从镇江出发,走到龙潭徐鹏举才得到消息,待他点齐兵将,高拱已到了金陵城外。

高拱和徐鹏举,一个是正经文班进士,一个是世袭武将公侯,彼此一通问便知来历,徐鹏举上前问高拱来做什么。高拱站在舵楼上,高举圣旨道:“魏国公,朝廷有圣旨下,接旨吧!”

徐鹏举见了他手里的那卷明黄绫锦,一时犹豫不决,高拱不等他回应,也不令摆香案,就打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太祖皇帝所以分封功臣之后,在于协理军政,拱卫国邦,太平则共享荣华,变生则以应不测。嗣北胡东倭,祸乱京师,上皇因之南巡,使朕以人子之孝,不能承奉膝下,幸有魏国公体念朕意,迎上皇于巡狩之际,护故主于旧京之中,使天下知无二主,而社稷安于一尊,爰沛国恩,用扬祖训,特赐明珠一对,以褒忠义。钦此。”

这旨意把徐鹏举听得呆了,因圣旨所言,大多是指黑为白,徐鹏举迎接嘉靖,立于南京,在北京的立场看来,分明是导致大明两京分裂的大罪人之一,但这圣旨却说什么“使天下知无二主”、“社稷安于一尊”,若是高拱口头说出这话,徐鹏举非以为对方在讥讽自己不可,但书于圣旨,那就不是讥讽,而是北京朝廷有意拉拢了!圣旨开头道“太平则共享荣华”,那是说魏国公这个爵位是太祖皇帝封的,北京的阁老巨宦们暂时还没有将徐氏一门连根拔起的意思,又想减少平定南京的阻力,所以就装个糊涂,要徐鹏举识时务为俊杰。所赐明珠,实含“弃暗投明”之意。

高拱念罢圣旨,手一摆,道:“魏国公,接旨吧。”

徐鹏举虽非当世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也不是傻瓜,当初他一不小心看错局势上了嘉靖这艘船,本已后悔不迭,到了近来,李彦直一表明立场,天下大势更是明显,徐鹏举这时要是再抗拒,扶立嘉靖复辟那是绝对无望的了,这时北京方面既卖了个好,他纵然有些担心将来小皇帝要秋后算账,但这时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便跪了下来道:“臣接旨。”

高拱宣旨时他是站着的,这时才跪下,他一跪下,背后数千南京官兵一起跪倒,向北山呼万岁。高拱微微一笑,便知道自己已经兵不血刃,取了这座千古名城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