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577节(1 / 3)

加入书签

于是老田就化身说书先生一般,滔滔不绝地卖弄。

依大明宣交使呈报的数字,这内乱之前,朝鲜在籍四百余万人,田土一百余万结。

说到这个,那就又是朝鲜度量标准的不同了。朝鲜将田分为一至六等,这一结又不是面积单位,而是换成大明旧制大约等同于能产二十石粮的田地。

整个算过来,只怕大约是四十余万顷田土。而那在籍人丁,不像大明已经清点了隐户,朝鲜不在籍的奴隶、隐户,只怕同样有这么多,人丁实则近千万。

“大体也就是一省大小,人丁近千万,够分吗?”老田说着自己的结论,连连摇头,“山多地少,天寒地冻。太祖老人家说不征朝鲜,那也是有道理的。”

“这不是还在打,况且田土大多是在他们的权贵大户手里吗?”

“死不了多少,也仍旧不够分!”

普通百姓这样看,但一些有消息的商人和中大人家却不这么想。

“只封了安东公,还选了那么多援朝文武,陛下这是决心让朝鲜改天换日了!那边缺的不是人丁,是帮着百官管人丁的管家、生意人!”

从上层到底层,中间具体办事的人不可或缺。

重新洗牌是一定的了,这里面就有无穷际遇。

岂能小看一省之地?

“现在就过去,有点太早了吧?仍旧兵荒马乱的。”

“至少先去辽东看看。”

自从大明在辽东开始设边市、朝廷确定了要慢慢开发东北的战略之后,这一次才是真正激发起闯关东的热潮。

首先是如今的朝鲜平乱,然后还有讨倭。至少接下来的数年里,物资转运带来的机会都很可观。

加上现在大明对朝鲜将来如何处置的态度渐渐明朗,这机会就更大了。

直沽一带本就因为配套蒸汽铁甲舰船厂而日新月异、邻近诸省不少青壮到了那里讨生活。现在这个海运局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任务更重,同样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

现在,宝船监总裁沈啓奔到了船坞之外,见到刘天和之后先行礼:“国老,下官来迟……”

刘天和摆了摆手:“不必拘礼。你奏报铁甲舰试制已近尾声,我领工业部事,当亲自来瞧瞧。若工期估算好了,还要准备一下。陛下是有过旨意的,下水时要亲临船坞。”

“国老这边请……”

沈啓在这里忙了一天多,眼下确实已经将这试制的铁甲舰督办到大体有眉目了。

本就是一个过渡舰型,帆轮并用。体积确实大了一些,但如今大明在钢铁产量和产能响应上也大大提升,为了这里的船厂甚至专门配套了一个重工园。直沽距离北京重工园本也不算远,这才能在过去已经积累起来的大型木制战舰基础上,又举整个宝船监之力试制出了铁甲舰原型实验舰。

巨大的船坞之中,此刻仍旧忙碌异常。

刘天和在总理河道衙门和以前的工部做了多年的主职,对各种工地都不陌生。

眼下先看了看这里的工人之后,就对沈啓点了点头:“沈总裁用心了,陛下所托得人。”

“国老谬赞……”

刘天和看出来的是这船坞里的管理井然有序。船工虽多,但机械摆置、材料堆放、人员往来的通道,都被规划得很好。

这沈啓因一本《大明船纪》得皇帝青睐,以非勋臣的身份担任宝船监总裁,又已年过五十,确实在专业技术和人情世故、宝船监内部打理上都称得上陛下慧眼识人。

面前是矗立在干船坞之中的巨舰。

现在,这新挖的大船坞里,安装在这里的滑轮吊正吊装着船上的主桅杆,这是甲板上目前的主要工作。

而船坞里面巨舰周围的脚手架上,则是一圈在水线上下为船只包铁皮的工人。

“去看看蒸汽机和轮桨。”

沈啓带着路,刘天和与他一起从跳板桥上先到了甲板上,而后进入船舱。

“这是专为铁甲舰又改制的马灯。”

进入船舱之后,自然就没了光亮。但这巨舰上将来要存放很多的煤和火器弹药,防火方面要求很高,巨大的船舱里又离不开照明。

刘天和看了看那钉在船舱通道墙壁上的马灯,笑了笑之后就说道:“确实是新家伙。”

马灯也并不算新鲜,唐朝还设立过专门的光禄大夫管理御道上的马灯。宋时,已经有了改进,既有专门的灯油,还加了能反射灯光使之更亮的信石。

而如今,这铁甲舰上的马灯既要能适应远航海浪中的颠簸和开战时的剧烈震动,还要提高安全性。为此,专门的铁箍外还要带了缓冲的软木和处理过的橡胶条,而后才是透光玻璃包裹住的灯芯。灯油罐同样是特制的,防止震落后轻易破碎散出引发大火。

能用在这,自然就能用在其他船只和马车之中。

只不过如今必定造价不菲,错非铁甲舰这等皇帝关注异常的国之重器,其他战舰如何能配备?

现在首先是为了这条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