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512节(1 / 3)

加入书签

朱载垺多日来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眼含热泪:“儿子记住了!”

“生于天家,朕有对不住你们母子的地方。”朱厚熜也眼眶微红,毕竟从此以后,能见到这个大儿子的次数恐怕屈指可数了,“先到云南熟悉那里的气候,若是呆不惯,朕也能另做安排。”

“儿子九岁时就去过了,没什么毛病,呆得惯。”朱载垺擦了擦眼睛,“父皇给儿子取名为垺,儿子不才,愿为兄弟做个好模子,好表率。”

垺,有“大”的意思,也通“坯”,是制陶器的模子。

身为庶长子,嘉靖元年林清萍有了他的消息曾经帮登上皇位不久的朱厚熜稳定了人心。

现在,他的父母尚在,但他即将要远游了。

藩国国主的将来自然要比藩王更加有权力,但也更不轻松。

现在就算他去了云南,朱厚熜还得换一个让朝臣们不会多嘴什么恐怕皇子和国公一同割据的云南总兵官和云南总督。

“清萍啊,朕这些时日心好累。”

林清萍抹了抹眼泪,却只如多年前一般轻声道:“臣妾为陛下捏捏。”

……

闹剧风波的解决很简单,难搞的还是朝堂上的纷争。

朱厚熜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因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是皇储之争会不会发生,而是可不可能发生。

谁能断定说不可能?

所以提前做好准备就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它自然而然成为一个用来划分朝堂权力版图的理由。

而朱厚熜必须依靠朝臣们来治理偌大一个大明的局面并没有改变,甚至于因为新法和如今的新制,朝堂上下需要处置的事务比过去更繁杂了,朱厚熜的倚仗只多不少。

所以对于朝臣,他要有尊重。朝臣们推选出来的重臣备选名单,他必须权衡利弊去点选。

他已经不是最初的少年,只要进攻,得到的就都是自己的。

现在他再强压、再进攻,损害的本就是自己。

在这样的局面里,孙茗离世半个月后的第一次朝会上,张璧大声奏上来的内容才显得贴心。

“臣总理国务大臣张璧,会同国务大臣严嵩、黄佐、桂萼,礼交部尚书刘龙,民政部尚书曹察……”

一大串的名字被他念出来,先是他明确表达了大国策会议后致仕的态度,然后说是联名上奏,共同提前推选杨慎接任总理国务大臣的位置。

其他人都好说,但严嵩和曹察的名字出现在里面,自然耐人寻味。

他们应该是一伙的,曹察本来是要支持严嵩接任,他进国务殿。现在,是曹察劝了严嵩,还是严嵩先想明白了,曹察只是被自己重锤后在表态?

朱厚熜干脆问了问严嵩:“惟中,你也推举用修?”

严嵩很恭敬地回答:“张总辅知如今朝野不少人暗自不安,国务殿中提起了劝谏陛下早些定下此事,臣赞同至极。用修才干人尽皆知,既操持大明财计多年,更是忠正直率,太子良师,实在无二之选,臣深以为然。”

尽管信息量已经很大了,朱厚熜听得懂,但还是看见站在最前面的张璧往严嵩那边转了转眼珠子,再顺着严嵩说的话点了点头。

老人家这种生怕皇帝没注意到的表情,自是告诉朱厚熜这是严嵩的主意。

怎么说呢,怪贴心的。

本来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大国策会议怎么说也是在年底。

而后宫的事一天没理清楚,总会有人动心思。没准备动心思的,也怕别人动心思。

朱厚熜愿称这种状态为后宫黑暗森林。

但既然朝臣们能在最重要的一个事情上提前达成一致,自然就是解决根本问题了。

如果没有太子位置稳不稳的这个隐忧,后宫再怎么争,无非一个皇后之位的尊荣罢了。

尽管它对于某些后宫里的人来说也足够诱人,但只要朱厚熜不担心朝堂上也因此乱了起来,那难道还不好处置?

现在严嵩主动让步,曹察又已经被重锤过进入养老倒计时了,朱厚熜就装模作样地说了说:“诸省要员还未入京。若是届时众臣无有异议,朕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卿等能同心协力为朕解忧,朕多日来的烦闷都消散了不少。”

“陛下定要保重龙体!如今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四海之内,百姓皆盼陛下福寿万年,明君治下日子越过越好。”

“君臣一心,朕相信这段时间过去后,好消息会越来越多的。”

而后,是严嵩和刘龙奏请定下张孚敬的谥号。

对这个得力臂膀,朱厚熜没有吝啬,赐谥文正。将来陪祀太庙、入英杰殿,自然是全套。

在广东提刀杀人的张孚敬走了,严嵩已经为多少老臣主持过身后名的礼仪了?

朱厚熜看了看严嵩,忽然开了口:“一眨眼,惟中伴朕已经足足二十年了。这段时间以来,接连操办丧仪,不舍昼夜。拟旨,加太子太傅。严世蕃奉皇命,漂泊海外,为国而忘家,在对马岛年易货银已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