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分卷(38)(3 / 3)

加入书签

视线落在邮戳时间,这恐怕也是他们家发出的最后询问。

七十六年时间,战争动荡,足够两个大家族分崩离析、销声匿迹。

樊成云也无比理解,为什么郑婉清失去了国内的联络,更加坚定的留了下来。

因为,楚书铭不在中国,他就在这里。

照片中年轻优雅的旗袍女人,独自一人抚养女儿。

她学习德语,外出打工,偶尔教授中文、音乐的空隙,在奥地利写下了厚厚一摞汉乐府琵琶曲拾遗。

楚慕理得整整齐齐的《木兰辞》《芳树曲》《乌生》,比遗音雅社最初的研究资料,多了几分郑婉清后期的思考。

她清秀笔迹写道木兰灼灼,忠孝两全,为《木兰辞》新录了一段琵琶谱。

又于《芳树曲》的二十谱字旁,留下感慨:芳树日月,勿愁勿妒勿怅矣。

唯独那一首《乌生》,字字谱谱,反复订正。

黑红蓝三色钢笔圈改的痕迹,占满了手稿的空隙,偏偏在乌死魂魄飞扬上天的诗句旁,干净笃定落下了一句

死生无常,但求魂魄归兮,与我话情长。

钟应手中的拾遗稿,没有半句提到楚书铭,他却能够感受到这句话深藏的悲伤怅惘。

恐怕年岁渐长的郑婉清,已然知道楚书铭不在人世。

他若是活着,也该回来了。

深深的悲伤,弥漫在安静昏暗的机舱。

钟应头顶的温暖明黄的灯,照亮了一箱关于郑婉清和楚书铭的回忆。

他翻完了手稿最后一页,在箱底见到了一张清晰的彩色合影。

那是一张普通的全家福,眼熟的公寓前坐着一位神色慈祥的老太太。

她头发花白,容颜憔悴,笑出一脸皱纹,怀抱着小小的婴孩。

站在她身边的,不再是恩爱的丈夫楚书铭,而是身姿挺拔的楚芝雅和一位笑容天真烂漫的小女孩。

这也许是楚家人最后的完整合影,被漫不经心的楚慕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箱子。

像是在虔诚的完成,外婆最后的遗愿。

不再年轻的郑婉清,留在照片上的字迹一如从前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厉劲秋已经回家三天, 每天都会站在客厅落地窗前,深沉思考惨淡的人生。

紧闭的大门忽然响了。

从员工宿舍回来的周俊彤急匆匆往房间跑,路过客厅差点吓了一跳。

哥,你怎么在家?

她诧异的声音, 令厉劲秋十分不满。

我不能在?

厉劲秋双手环抱, 皱眉打量自己久违的妹妹。

周俊彤剪了短发, 性格仿佛也随之飞扬毛躁起来。

她背着巨大的运动包, 提着两大袋水果,不像是周末回家,更像是野营回家。

而且,她似乎没空跟厉劲秋闲聊,径直冲上楼,把运动包换成小提琴琴箱,又要出门。

那两袋水果提在手上还没忘。

去哪儿?好哥哥例行提问。

樊林呀, 樊大师的家。

周俊彤上班之后,得到的重大工作课题,与樊林密切相关。

今天我要跟絮姐确认斫琴的流程,余馆长说,博物馆遗音雅社的专题展旁边可以做一套斫琴相关的模具,因为来参观的人都对十弦琴制作的方式很好奇。

说着, 她超级骄傲, 絮姐说, 小应那把秋思,就是她亲眼见证制作的。她还说帮我调调小提琴呢,她什么都会!

你等等。

厉劲秋马上叫住准备出门的周俊彤。

他发现, 他才离家两个月, 回来大变样。

你叫钟应, 小应?他无法接受。

小应才十八,絮姐叫他小应,我当然也叫他小应!

周俊彤丝毫没觉得自己的亲昵,回答得随意。

然而,正是她的随意,刺痛了厉劲秋的眼睛。

絮姐又是谁!

怎么他出一趟门,周俊彤都打入樊林内部了,说的名字,他听都没听说过!

小应的师姐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