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五章 风俗拾零(5 / 10)

加入书签

作甸蛮族的民族,他们认为对人笑是不友好的,于是人人表情严肃,恋人之间一个笑容也许会导致爱情化为泡影。在沙特“打的”,人们个个都不见任何笑意,即使在出租车上遇到亲朋好友,也只是轻声问安,而不露一丝笑容。沙特的交通警察、安全警察及宗教警察,不断巡视大街小巷,维护治安。宗教纪律森严,外地游客亦必须遵守。执法单位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产生意外事件和纷争时,先将外国人拘留。因此到沙特旅游要遵守法令,顺应礼俗,随身携带护照,尽量和气。

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偶像崇拜,这一点在沙特尤其鲜明。沙特政府规定:任何人在入境时不得携带人物雕塑、洋娃娃等,如果发现私自夹带,则砸碎偶像,并对携带者严肃处理。沙特境内一些商店中的模特儿、儿童玩具中的洋娃娃,全是有身无头。十字路口特设的交通牌上,也是无头人标示牌,还写了一行大字:“横穿马路,注意车辆!”

洽谈商务前,要始终记着互致问候的礼仪。如能说上几句阿拉伯语问候及应酬话,将有助于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在生意上,沙特人喜欢与制造商直接谈判,善于讨价还价,与他们谈生意需要细心又耐心。

沙特的服饰文化

阿拉伯大袍历经上千年,至今仍然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传统服装。而阿拉伯人的包头巾,也是如此。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他们的传统使然,其实传统也是在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沙特的服饰有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

滚滚而来的石油财富,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改变着阿拉伯半岛这块古老的土地,虽然阿拉伯社会已经完全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规律及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也都在改变着。

但是上千年以来的传统服装白大袍并没有被冷落。西装牛仔裤与阿拉伯长袍在阿拉伯世界里友好地共存。国家元首、高级官员仍然身着大袍出席盛宴和庆典活动,有一些人会在大袍外穿西装,或西装外披大袍。即使是赶时髦的年轻人和公务人员,上班时西装革履或牛仔服,一到家仍都换上大袍。阿拉伯人仍然觉得大袍是穿着最舒服的衣服。长袍与头巾是阿拉伯人的主要服饰。中国古籍云“(大食人)人体长大,貌丰伟,风俗纯美”“男子缠头,穿长衣”。

包裹着头巾只露出眼睛的穆斯林妇女

沙特人崇尚白色,认为它代表纯洁,男子喜欢穿白色长袍;绿色则代表生命,是吉祥的颜色,忌用黄色,沙特人认为黄色代表疾病和死亡,只有国王才能身着土黄色长袍,象征神圣和尊贵。沙特王室也喜欢在白袍边上加上金丝带,以示身份和地位。

和别的阿拉伯国家比起来,沙特阿拉伯人的长袍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长袍袖长、领高、镶里子,都带有圆领,也有的是v形领口,穿上后会将扣子扣好。通常他们贴身穿一件围布,有点像女士的衬裙,有的穿上背心,再在外面穿上长袍。脚上多穿拖鞋,很少穿袜子。阿拉伯大袍无尊卑等级之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这样穿着,衣料的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阿拉伯白袍多数用棉布制作。

在沙特阿拉伯,包头巾也是沙漠环境的产物。夏季,头巾能有防晒的作用,北方冬季气温有时候能达到0c,头巾能起到帽子的保暖作用。头巾是将一块长方形布放于头上,多为白色,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头箍为驼毛做成的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多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两根飘带作装饰,显得英俊潇洒。

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例如,沙特妇女的黑袍是一件宽大的黑斗篷。黑袍样式很多,有的袍子直接套头,从头顶垂直到脚后跟,上面通常有机器绣花。除了传统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妇女的长袍颜色现在也越来越多。她们通常只露出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在她们黑袍之下,几乎浑身戴满各种金银首饰:头戴银头箍,头箍系银链,前额挂金银链,鼻饰镶花,耳坠一环又一环,项链一圈又一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挂金镯子,脚上配金脚镯与银足铃……

法国画家让一莱昂·杰罗姆所绘《争吵中的阿拉伯人》,从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传统服饰的细节。

开斋节与宰牲节

在沙特,只准许过伊斯兰教的节日,不允许公开庆祝其他任何节日,譬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沙特最盛大的节日是开斋节与宰牲节,穆斯林们通过这两个节日来庆贺并珍惜美好生活,用无限的祈祷,来纪念真主赐予的节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自有其历法,称为伊斯兰历,是以月球环绕地球的运行来计算,亦即是阴历。它没有调整与阳历的同步关系,每逢第九个月称为“莱麦丹”,就是教徒守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个月,因此斋月有时在冬天出现,有时在夏天。在守斋月里,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天亮)前,要吃饱喝足,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也不能喝一口水,至傍晚时分才可以吃顿简单清淡的晚餐。如此这般要斋戒一个月满为止。

在斋月里使用的灯和食用的食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