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703节(3 / 4)

加入书签

言,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哪怕是场血淋淋的杀戮。

而早有预见,洛阳府足足派了两百多名属吏、差役到现场配合执刑,巡检司也抽调了两千名士兵到现场维护秩序。

明明是一场肃正国法的典刑,却这般热闹,像庆典一般,没有欢声,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喜悦,权威倒地,仿佛值得庆贺一般。

刑台旁边不远处,还设有一座观斩台,兵丁武装护卫,刘皇帝下诏,着所有在京勋贵以及朝廷除当值之外的所有六品官员,悉数前来观刑。

大概是为了方便观览,观斩台建得够近,也够高,足够让贵族官僚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人头落地的全过程。

与围观士民的好奇、鼓噪相比,观刑台上的大汉上层建筑们,要显得沉寂得多,基本鸦雀无声,一个个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刑台,没有一个表情是轻松的。

明明身处同一座刑场,却仿佛是两个世界,一个世界喧闹,一个世界冷静,再加上吸引着所有人目光的刑台,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一道奇妙的风景线。

观刑也是有贵宾席的,隔得稍远的一栋楼阁内,几面窗扉大方地敞开着,包括几名皇子在内的一批大汉顶级权贵就待在里边。

此处视野开阔,不只能望见刑台,还能纵览街市间的人潮。虽然设了座,但除了年迈的符彦卿、郭威、魏仁溥等几人之外,大部分人都站在窗棂前,同样很安静,少有人说话,似乎也没有人愿意去打破这有些凝重的氛围。

赵匡胤自然也身处其间,身躯依旧挺拔,表情像钢铁一般冰冷严肃,然而其眼神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抹深重的疲惫。

负责监斩的官员,有些出人意料,刘皇帝特旨,由洛阳府尹赵匡义监斩。这份差事,或许在很多人眼中都不容易,甚至很为难,但赵匡义却始终安然受之。

用勋贵斩勋贵,大抵就是刘皇帝想要的,而对赵匡义而言,他却只当这是一份投名状,一份挽回在刘皇帝心目中形象的投名状。

入定一般坐在监察台上,赵匡义目不斜视,任其喧闹,任其嘈杂,只是盯着刑台上那七十三名即将受刑的犯人。

这些犯人,有个特点,除了都是勋贵官僚之外,就是他们的罪行,都不在主动投案之列,全都是有司一件件给排查侦讯出来的。

或许让赵匡义没那么为难的是,其中没有赵家四弟赵匡美。

随着时辰的到来,随着赵匡义义正辞严地宣读诏文,随着刑筹的落地,随着刀起刀落,在那一声声如潮的惊呼之中,七十三名罪犯,人头滚滚,血染闹市,为这惨淡的冬季带来一抹喜庆的颜色。

刘皇帝有请

杀戮带来的刺激,或许仅在人头落地的那一刹,那人头滚滚,那鲜血淋漓,洗刷着罪孽的同时,也带给围观士民一种惊悚的即视感。

七十三个人,身首分离,变为一百四十六片,恐怖的画面,迅速地浇灭了不少吃瓜群众双目中几乎溢出的狂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惧,一种名为敬畏的心理再度萦绕在所有人心头,人头落地这种热闹,也少有人能从从容容看完。

与之相比,观斩台上的那些权贵们,则更觉惊悚,亲自耳闻目睹之后,才恍然觉悟,他们的权力地位,似乎并没有那么地牢靠,这大汉天下,终究不是任他们肆意享受的。

很多在高位发号施令的大臣、官僚,大抵也是头一次见到如此血腥的场面,脸色被惊得煞白,还有不少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脖子,萦绕在脖颈间的凉意似乎加重了几分。

高潮过后,一切都化为平静,热闹看完了,围观的士民们在官府差役兵丁的引导下,陆续散去,惊惧的人群间也再度弥漫着少许兴奋的议论声,总少不了人想要以口舌展现自己的胆气……

刑台之上,北风更显萧索,洛阳府下属的差役充当着收尸人,默默地收容着尸体,等待家属认领,唯有那淋漓的鲜血不避风寒,依旧触目惊心。

“贵宾席”所在,沉默也终于被打破了,见符彦卿等王公脸色有些难看,刘煦主动近前叙话安慰。其他人也都脸色各异,交谈的声音在这楼阁间,明显透着些谨慎。

赵匡胤仍伫立原地,面色已然恢复正常,东平王赵匡赞站在其侧,见着市内散场的景象,轻声感叹了一句:“终是结束了!我也算戎马半生,纵然算不上杀人如麻,但也敢称见惯了生死,但今日这一幕,令人心悸啊!”

“东平王谦虚了,如此小场面,何需介怀,不至于此!”似乎回神一般,赵匡胤偏头看着赵匡赞,轻声道。

闻言,赵匡赞轻笑道:“我却忘了,荣公百战英豪,帅师伐国,流血百里、伏尸盈野的场景都习以为常,自然不以此时此景为意!”

“东平王地谬赞了!”赵匡胤面上不见任何波澜,平静地应了句,显然没有什么兴致。

不过,目光却下意识向赵匡赞瞟了一眼。在不知情人的眼中,或许会把这二者当成兄弟,然而实际上,除了名字相似,根本没有半点关系,甚至,即便在大汉的上层权贵中,两个赵家也没有什么来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