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537节(1 / 4)

加入书签

难免指点了一番,然后又提及柴守礼这些年的恣意张扬行为,提醒、警告、教训,讲着说着,语气也就严厉,态度也就强硬的,结果也就惹恼了柴守礼。

柴守礼,人越老,也越爱面子,哪怕财富地位都来源于柴荣,也是难以忍受儿子那般教训指责的,脸上挂不住,愤而与柴荣争执。

当然,不管柴荣性格如何刚烈强势,面对老父,还是没有太好办法的,无奈而走,走得狼狈……

车驾上,柴荣也收起了在旁人面前的怒容,面上涌现出一抹疲惫,双目之中也露出少许感伤,最终重重地叹了口气。

大感头疼地捶了捶额头,你让柴荣治事驭将统兵,从来是游刃有余,但是事实证明,他并不是全能的,至少在处理家事上,在面对自家老父时,当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要不给洛阳官府打个招呼,让他们帮忙约束一下?很快,这种异想天开就被摒弃于脑外,柴荣可没有那么幼稚。

他几乎可以预想到,如果自己给这样一个授意,那么洛阳官府绝对会反着听,对柴守礼更加“照顾”,并且,这种举动,又将成为别人攻讦的把柄……

对于朝中的那些风闻,柴荣怎么会没有耳闻,一想到这些,心情则更遭了。郭柴家族之显赫,哪有不遭人嫉恨的,过往当然也有人非议,也有人挑刺,但从来不像此番这样,近乎于声讨。

想想那些朝臣言官对自己的议论,既觉可笑,又觉可恶,同时也觉可怕。那么多年了,始终身居高位,柴荣还从来没有像此番的风波这样警惕忧虑。

就像当初,郭威主动求退,父子之间密谈深谈,柴荣也是处之泰然,从来没有紧张过。但是此次,柴荣紧张了。

思及此次带头针对他的国舅李业,如果没有记错,当初他擅杀濮州刺史张建雄时,就是此人率下起哄,请求皇帝治自己的罪。

一个李业,或许还不足以忌惮,但是李业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李氏外戚,李氏背后站台的又是太后。这一环环联想下去,柴荣也不得不承认,和李业这样的人对上,实在不是件好事……

当然,最让柴荣感到疑虑,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这一回,对于朝中的那些风言风语,皇帝没有表示看法,这似乎也是一种态度。

“哎……”国事、家事,直让柴荣觉得纷扰无比,感受着身心的疲惫,以及有病症复发迹象的身体,柴荣觉得,自己或许也该求退了。

忽然,柴荣终于有些体会到,当年养父郭威是怎么的心境了。

赵二为官

谈及中牟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会联想到曹操、刺董、逃难、陈宫等关键词,只不过,在当下的大汉,没有《三国演义》,又笼罩在东京的盛名下,中牟县的名气并不高。

不过名气归名气,坐落中原腹地,汴河之滨,西接郑州,东连开封,属东西往来通衢,中牟是实实在在的中原大县,不论从人口还是从经济,都是一座繁荣的县邑。

到开宝二年,经过新一轮的户籍清查,中牟县的在籍人口已然达到了一万零八百余户,真万户大县。皇帝刘承祐出巡时,也曾多次驻陛于此。

论人口的密度,天下绝没有哪个州府比得上开封,哪怕素以人口稠密著称的江浙地区也比不上,没办法,谁叫这是京师所在。东京城内外,居住的官军农工商,已达百万,但若包含开封府下辖的诸县,人口还得再增加几成。天下首府的地位,绝不是说笑的,一府的人口,堪比几个偏远的边道。

有一段时间,刘承祐为京师的人口充盈,感到欣喜,感到自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已开始感到压力了,过于集中的人口,带来了极大的管理上的压力,粮食上的压力。

从大汉全局来看,人口远未到饱和的地步,土地上的矛盾还很宽松,但是在想开封这样的局部地区,人口显然过剩。不过,对此却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解决办法,大汉京城,就像一座磁力强大的吸铁石,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朝这边汇聚。

过去的十多年中,开封府所辖区划不断扩大,也有分流人口的用意。但现如今,这招也不好用了,毕竟开封府管辖的镇已经足够大了,到开宝二年,除东京城外,已有足足十三个县。再扩大的话,就可以直接把京畿道也拆分出来,开封府单独设道了。

但不管如何,对于如今的开封府而言,人口的充盈,完全属于幸福的烦恼。而底下的诸县官员,则属于欣喜了,人口越多,也代表州县的等级越高,官职的品秩越高。

新到任的中牟知县,是个年轻人,虽然号称二十六岁,实际上还不满二十五周岁,不过名气很大。他叫赵匡义,袭父爵广平伯(降等世袭),荣国公赵匡胤的兄弟,乾祐十五年的探花。

赵匡义第一次履职并不在中牟,虽然出身显赫,及第高中,又有皇帝的关照,但最开始赵匡义是被委以原武县的。在任的两年时间中,干得果真出色。

赵二的能力,的确不俗,关系处得好,手腕也厉害,在原武县任上,清理刑狱,打击了一批土豪劣绅,名望大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