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467节(2 / 4)

加入书签

,只是把西面的马邑并入。

如此,新设的山阳道,暂时只有大同、朔、应、蔚,这一府三州,面积不过五万平方公里,并不算大,但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刘承祐的野心。山阳何意,整个阴山以南的区域,都囊括在其中。

至于幽州那边,也好安排,以拒马河、白沟为界河,其南属于河北道,其北新置燕南道,包括,幽、涿、易、蓟、檀、顺、儒、妫、武、滦、平、营共12州。在刘承祐亲赴云州督战的时候,马全义与李汉琼、马仁瑀等将,已击破耶律绾思军,全取营州,夺取榆关,将入燕最后一个重要通道关闭。

其中顺州废置,怀柔县划入幽州府,怀柔以北则属檀州;蓟州以东,原本的滦平营地区合为一治,都属平州;居庸关外原儒、妫、武州,合为宣化府,治文德,拱卫幽燕。

是以,燕南道下辖幽州府、宣化府、檀、蓟、平、涿、易,共两府五州。同样的,在刘承祐的构想中,整个燕山地区,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至于两道的行政主官,山阳道布政使,刘承祐选择了宋琪。此人是辽的进士,为官多年,又跟随赵氏父子多年,熟悉两国政制民情,既有其才,在此前的交往中,也表现出了对朝廷足够的亲近,得到了刘承祐认可。同时,任用宋琪为一道高官,也是进一步拉拢安抚原燕王一系官民将吏的心。

至于燕南道,高防是不二人选,他奉刘承祐之命,在幽州一待就是十年,为维系幽燕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履行其北方屏障的作用,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以其任职,既合适,也是对功臣的回报,当然,用高防,也只是个过渡的选择,原因嘛,也正因为高防在幽州待了十年,树大根深,关系盘根错节。

在实现了朝廷对燕南地区统治的稳定后,也就该调离了,甚至于,接替的人选刘承祐脑中都闪过好几人。当然,对于高防,刘承祐绝对会厚待。

相较于行政事务的梳理,还是军事上的安排调整,更让刘承祐头疼些,牵扯面也要更大些。围绕着整个燕云地区,需要重新构建一套军事防御体系,原本的许多布置,需要整体北移。而从最西的保宁军,到最东的信安军,诸多的边军,都需要得到解决。

而新的边防体系中,如何布防,关口如何布置,兵员如何配置,将领委派,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得到解决。既然考虑到才干,还要体谅将士心情。以杨业这样的将领为例,他已经在雁门关待了十年了,再雄峻的山关,只怕也看腻了。而刘承祐自己,都有不忍。

不过,对于军事防御重新构设,倒也不是刘承祐一个费神,还有柴、赵给他参谋,并且,大部分的意见,都来自于二人。

河北那边,保定军、顺安军、雄安军、信安军、永清军,全部裁撤,复归道司,于居庸关设卢龙军,檀州设古北军,遵化设石门军,榆关设平卢军。至于人选,从禁军将领中挑选,原本的河北边军将领,另做安排,基本上,不是安排在各地都司,就是调入禁军。

反倒是山阳道这边,虽然有长城作为屏障,有坚城作为依托,反而不像燕南那边好安排,与辽国的接壤线太长了,不论怎么布防,都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从今之后,倘若面对辽军的袭扰,山阳道这边,所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经过君臣的仔细商议,决定将折德扆所率保宁军北移,原宁化军移驻朔州,于大同增设宁远军及奉义军两军,定襄军保留,但兵大幅削减,缩编为一千人,东西两陉各驻五百。

如此一来,北面防御的框架算是搭成了,剩下的,就需要往里面填充兵马,调动人员。而在人事安排上,则又需要刘承祐来头疼了,柴荣他们能给建议,但拍板决定是皇帝的事。

事实上,经这么一调整,大汉北部边境,可谓形势大变,给人一种稳固、心安的感觉,这就是全面恢复幽云所起到的效果。

同时,通过对北疆的军事安排,大汉的军队,又将进行一次调整。边防布置,只是个开胃菜,真正大变动的,还得是禁军。

大汉立国以来,一共对禁军进行了三次大的整饬,第一次在刘知远时期,那时候主要目的是接收、扩充。后两次,则是刘承祐借着平叛与对外战争的胜利,大加整顿,目的在于强化皇权,加强对军队的约束与控制。

效果是很好的,相比三代以来的历朝历代,都是巨大的进步,但同样的,并不彻底。有很大程度,都是靠着刘承祐的权谋手段,以及个人威望在支撑作用,制度上,仍旧有不到位的地方,且禁军的设置仍显复杂、臃肿。另外,各地的边军,也需要一定的整改,加强中央的控制。

此番北伐,参战内外兵马,不论是禁军还是边军,损折颇多,刘承祐也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对全国的军事体系,进行一次统一的升级改造。

军务

“官家,澶国公、亳国公来了,正在帐外求见!”御帐内,刘承祐仍旧伏首御案,批示着来自东京的一些紧要奏章。战事激烈时,无心他顾,战争一收尾,他立刻将心思放回国内了。

对于东京宰臣们的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