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164节(2 / 4)

加入书签

,还是有不小的威势,副使头一低,眼神略略闪动,嘀咕着说:“然此番北上,若是无功而返,回朝之后,如何向陛下复命?”

“若应下这辱国之约,侮家之诺,回朝之后,又有何颜面,陈对陛下?”韩熙载反问道,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副使,看得他极不自在。

事实上,副使还真存着某些想法,比如乘兴而来,带回一份卑屈的约定,届时,他们这一党,可就有借机大做文章之利了。

自归己屋,韩熙载独处之时,将在外人面前的锐气完全收敛起来了,那英伟正态的面容间,透着深沉的思索。若依他的想法,却是没有北上议和的必要,作为南渡的北方士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方向基本上定了的,主战,主北伐。

但是,前两年多好的机会,硬是给错过了。今后,再有此等良机,恐怕还得看天命了。当然,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南唐毕竟没有一统江南,后方隐患太多,想要全力与北方抗争,太难。也正是如此,才对两年前大唐君臣蹉跎无为,没有抓住进击中原的良机,而感到痛心疾首。

尤其是经此次北上见闻之后,更让韩熙载深为忧虑的是,只要北汉恢复国力,那便又将是北强南弱的境地,南唐此前在两淮做了那么多小动作,都不过是隔靴搔痒,对北汉并没有多少实际创伤。

以致于,阻断两国商贾之往来,使南粮不能北输,对大汉的伤害还有更深一点。大汉立国两载以来,除战祸之外,受冻饿而亡的黎民百姓数以万计。从而此番谈判,汉廷不顾面皮,那般赤裸直白地钻结于钱粮之事上,便可窥其况。

凝神间,韩熙载几乎看到了,汉军的铁蹄,跨过淮水,肆掠淮南诸州的场景。经过与刘承祐会面,韩熙载心里几乎笃定,只要北方不生变,那是必然之事。

在韩熙载于宾驿之间,作深沉远虑之时,崇政殿中,刘承祐安然在座,平静地听着陶谷的汇报。

“陛下,韩熙载此人,孤高自傲,狂妄无礼,不足与谈,臣等费尽了口舌,好言相告,其人非但不识好意,反生骄愎。”陶谷嘴里,满满都是对韩熙载的抱怨,奋力地在刘承祐面前,给他上着眼药:“以臣之见,伪唐君臣,恐怕并无议和诚意。”

刘承祐心里虽有些意外,却还不至于让他动容,平淡地微表感慨:“这韩熙载,倒也有些风骨!你恃强威以恫吓之,难起意外,亦不出奇!”

见自己费了这些许口舌,似乎没什么效果,天子反赞那韩熙载,陶谷不由道:“陛下,大汉与伪唐积怨不浅,倘无所获,何需与之言和?难道就凭北来唐使那一张利口,反断了我沿淮戍军,南下经营之途?”

陶谷直接忽略了唐使进献的那份重礼,并且,抄掠就是抄掠,落到陶谷嘴里,反倒换了个优雅点的说法:经营。

刘承祐没有受陶谷之言的影响,认真地思吟几许,嘀咕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疑惑:“韩熙载奉命而来,似乎并不怎么在意能否达成使命?”

瞥着站在陶谷身旁的王溥,见他神色平静的模样,不由发问:“王卿,你也陪议多日了,有何看法?”

王溥作揖拜答:“回陛下,以臣观来,韩熙载此人,实属一时俊杰,见识不浅,傲气或有,然其如此有恃无恐,恐怕是他已看出陛下亦有和议之心。而况,以时下之局势,我朝需弭兵以复安宁,降边境御防之负重,而于伪唐而言,其虽受我北兵侵扰之疲,亦难伤其筋骨!”

稍顿,王溥组织了一下语言,又说:“在臣看来,韩熙载虽受差遣议和,然其心意志所在,恐怕更希望与大汉相抗吧……”

“何以见得?”刘承祐发问。

王溥从容应道:“臣尝与来使随吏相谈,探得些许消息,伪唐朝堂,以韩熙载为首的南渡士人,向有进取之志,非偏安之人……”

“陛下若允和议,则其携使汉之功而返朝堂;陛下若拒绝,两方继续交恶,则无妨于其挥洒志略!”

听王溥这么一番解释,刘承祐不由颔首:“王卿果真敏捷,对南唐朝堂亦有所研究!既如此,朕可万万不能如韩公之意了!”

听其言,陶谷不禁道:“陛下,难道就这般允之了?”

抬手,在下巴上抹了一圈,脸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一丝忧虑之色,看着二人:“二卿,可有往金陵走一趟的兴致?”

“陛下欲遣臣等使唐!”陶谷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刘承祐两眼几乎眯成一条缝。

“臣愿往!”异口同声地,陶谷与王溥齐道。

两个人考虑虽各有不同,但对去金陵见识一番,都抱有极重的兴趣。

二者的反应,也未出刘承祐意料,有点狡黠地说:“同韩熙载,讨不得钱粮,与唐主李璟,那就不一定了。能为大汉谋取多少利益,那就要看二卿的本事了!”

对视了一眼,二臣再拜,请缨保证。

……

在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求和”无果的情况下,韩熙载终于决定南归复命。说是全权,又哪里预料到,汉廷会提出那么多无礼的额外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