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733节(1 / 4)

加入书签

随着号角和鼓声起,战士们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震天动地。

而阿鲁台则由于信息差犯了一个错误。

一个他不知道是错误的错误。

——阿鲁台认知里的明军,依旧是捕鱼儿海之战时候的明军。

自从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人已经跟大明有十七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役了。

而这十七年,足够让明军脱胎换骨。

可惜他们对于明军的理解,却依旧停留在过去。

所以,阿鲁台祭出了“曼古歹”战术。

也就是让鞑靼轻骑兵发挥自身机动能力强的特点时进时退,刻意与进犯的明军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这段距离将在明军的攻击范围之外,但是一定要在弓箭的射程之内,这样一来,鞑靼人作为主力的弓骑兵就可以在避免受到打击的情况下,不断用手中的弓箭来杀伤明军。

蒙古人当年就是靠着这一手,连续干碎了金、宋、西夏、花拉子模乃至东欧联军。

然而时代变了。

鞑靼人的“曼古歹”战术迎面就撞上了火炮。

明军一路被拖着走没开过火的大炮,更是第一次在鞑靼人面前展露了他们的威力。

原始的开花弹让以密集阵型冲锋的鞑靼轻骑兵知道了什么叫神雷天降,同时,鞑靼人那可怜的防御装备,更是让火炮的威力得以发挥到最大。

也有勇敢的鞑靼将领不愿意放弃,继续嗷嗷叫着带领部队向着明军继续冲锋,打算到骑弓射程内的时候还以颜色,然后再利用他们精湛的骑术侧切出去。

而神机营的火铳却开始了排队铳毙。

整个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在武器的代差面前,鞑靼轻骑兵的弓箭几乎毫无作用,当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完成预定的战役目标“给明军一个半渡而击”以后,鞑靼人发挥了他们从北元继承的又一优良传统,开始作鸟兽散。

阿鲁台润的很快,各部落的妇孺他已经安排往各个方向分头跑了,能跑多少是多少,既然这仗打不了,那么他也润。

明军开始了追击,骑兵一口气追出了数百里,直到补给耗尽。

而在追击的时候,明军也有了重要收获。

在长秀川,明军咬住了阿鲁台部队的尾巴,阿鲁台被迫断尾求生,他抛下了大量的辎重,用前来负责清点辎重的金幼孜的话说就是“牛羊杂畜满山谷,及河之两旁,连绵百余里”。

并且,明军骑兵抓住了被阿鲁台嫌跑得慢而抛弃的妻儿。

嗯,刘邦点了个赞。

而在阿鲁台的现任妻子,这位流淌着黄金家族血液的前任大汗的妻子这里,明军意外获得了传国玉玺。

谁也没有想到,被踹下马的时候,她从阿鲁台身上顺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道具。

为此,这个献上了传国玉玺的女人得到了朱棣的丰厚赏赐。

在朱棣的沉着指挥下,明军重创了鞑靼部,夺回了传国玉玺,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也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北征的目标,朱棣倒是想追到天边去,但鉴于补给线遭到了破坏,又完全达成了战略目标,在这里空耗着也不会有更多的实质性收获,所以选择了撤军。

虽然阿鲁台润了,但影响并不大,他的实力已经远不如前,鞑靼部的衰落已经成为了必然,他们也不可能在大明对付远征而来的帖木儿的时候,从大明的背后捅一刀了。

然而,对于明军来说,这次北征无疑是一次辉煌至极的胜利,他们不仅歼灭了大量的敌军,还带回了二十余万头牛羊,夺回了许多被蒙古人侵占的土地,在漠南建立了新的卫所,把大明的北部边界向北推进了上千里。

朱棣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也明白这背后凝聚了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牺牲,战役结束后,他立即下令犒赏三军准备班师,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北京报信。

而朱高煦,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二皇子,也在胜利之后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不那么成熟的政治手腕。

朱高煦有姜星火的指导,他很明白,虽然对鞑靼部的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接下来的治理和安抚工作同样重要。

大明不可能永远驻扎在漠北,拉一派打一派很重要。

因此,他主动请缨,与被俘的鞑靼部贵族们交谈。

朱高煦的威名和他的勇猛表现,获得了这些鞑靼部贵族的尊敬,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部落首领愿意效忠大明,跟随明军一起南迁,作为缓冲区在漠南放牧。

朱高煦做的很不错,朱棣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对朱高煦办的事表示了高度认可。

这次北征让他明白,这个二儿子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治理方面也有着不错的才能,朱棣倒是真的认真考虑起是否要赋予朱高煦更大的权力(画更大的饼),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朱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无论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总的来说,这场战争的结局是辉煌的。

第一次北征结束后,明朝的内外局势发生了一些显着的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