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nkshuwu.com

第620节(1 / 3)

加入书签

如果说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是在朝廷,便是专权窃国的权臣,若是在内阁,那也便是这个首辅做到头了。

所以,体制上的限制,注定了阁权虽重,但却难以统于一人之手,首辅之名虽然好听,却难真正和朝廷七卿比肩。

除此之外,天子虽然依靠内阁减轻政务压力,但是,明显还是更倚重六部。

从品阶上来说,内阁大学士本官五品,却加二品尚书之衔,可见其尊,然而,阁臣加尚书衔,六部尚书则加师保之衔,虽未成定制,但是,至少目前的朝堂之上,单论品阶,六部尚书是要压诸阁臣一头的。

还有便是,王翺这个首辅大臣,自己的问题。

内阁和翰林院,原本一脉相承,乃是清流转迁之阶,但是王翺却非清流出身,机缘巧合成了内阁首辅,一直以来,都颇受微词。

也就是后来天子再次拔擢阁臣,也不讲究清流的出身,才让他身上的非议渐渐平息下来。

但是,即便如此,王翺身上的先天不足,依旧是难以掩盖的。

要知道,内阁之所以大多都是从清流当中拔擢,一是因为清流之臣多是近侍之臣,既能得天子信任,也能摸清楚天子的心思,办事得力,二是因为清流大臣常年在京中,交游广阔,人脉深厚,在化解很多矛盾的时候,更能得心应手。

然而,对于王翺来说,这两点他都不具备。

他既非近侍之臣,不是天子的心腹,也没有常年在京中摸爬滚打的人脉,他有的是在地方理政,甚至是打仗守城的经验。

但是这些,对于他做内阁首辅来说,并无任何好处。

所以,一直以来,王翺在朝廷当中,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太强的存在感。

甚至于,他这个首辅在众臣心中的活跃度,还没有俞士悦这个兼任太子府詹事的次辅要高。

不过,这显然并不是王翺想要的。

这段时间,他虽然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一直在伺机而动。

回顾王翺入阁之后的举动,先是将陈循“赶”出了内阁,然后又坐视高谷被贬出京,待内阁为之一空,又联合王文提议增补江渊和张敏入阁,奠定了自己在内阁当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随后,通过阁议的方式,将内阁的不同声音统一起来,发出了内阁在朝堂上的声音。

虽然没有动用直接的增强自己影响力的手段,但是,却的的确确让他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那么,既然已经初步稳定了自己的地位,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加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而六部当中,他又很难插的进去手,别的不提,六部的这些郎官,要么是有扎实的地方经历,要么是刚刚从翰林院中被外放,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必然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和背后势力。

这种情况下,对于王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那些还在翰林院的庶吉士和即将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们。

既年轻又有前途,而且身家清白,按照天子如今的做法,如果说运作一番,说不定这些人之后都会进入到科道当中,成为王翺坚实的传声筒,让他真正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

有这么一个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王翺有这个需要,江渊也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往上走,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合起伙来在殿试当中做手脚。

一念至此,陈循算是将整件事情都穿了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那个程宗,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甲水平的士子,被拿出来做诱饵引诱萧镃而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谁也查不到任何的痕迹。

然而……

“定庵,你想的太简单了,你真的以为,陛下是好糊弄的吗?这种大事,陛下眼中岂能揉的了沙子?”

“你以为,老夫来举荐杜宁,王翺来举荐你,二者相择之下,陛下便会让你来兼管院事?太天真了!”

看着低下头的江渊,陈循喟叹一声,幽幽开口道。

事已至此,王翺和江渊的盘算已经很明显了,如今的朝堂上,能够接任翰林学士的,无非那么几个。

一是翰林院中那几个侍读学士,但是,说句不好听的,那几个人,都是一心钻研经典之辈,让他们来做翰林学士,怕不是要把这帮新科进士都教成一帮书呆子。

这一点,陈循他们能够看得到,相信天子也不会不清楚。

所以,哪怕是为了这些新科进士的前途,天子也不会选他们。

那么剩下的,还没有被派出到各地的,又有清流资历能够接任的,就只有杜宁和江渊了。

原本,肯定是杜宁更加合适,但是,陈循前几次都举荐了杜宁入阁,天子皆以大理寺卿位重事忙不予准许,如果说,这回陈循举荐杜宁兼管翰林院,天子反而批准了,那么显然有些前后不一。

而且,陈循举荐杜宁,王翺举荐江渊,二人的奏疏同时递上去,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陈循代表的清流一脉和内阁之间的斗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